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站简介>监测网络>土壤与地下水环境 > 正文

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

  2024-12-19 15:22:00
 

一、网络沿革

土壤环境监测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十三五”期间,为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相关要求,根据《“十三五”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方案》(环办监测函〔20171943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原环境保护部的领导下建设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布设38880个点位。其中,表征全国土壤环境平均水平的基础点20006个,表征全国土壤环境本底水平的背景点2481个,以及在风险区域和敏感区域用于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的风险监控点16393个。

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于2016年开始试运行,“十三五”期间完成了首轮基础点和背景点监测,获得了基础点土壤11种主要污染物含量,以及背景点土壤61种无机元素含量等数以百万条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系统评价了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和背景状况。为推进十四五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满足国家土壤环境管理新需求,在十三五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例行监测和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基础上,根据有关标准规范,总站对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开展网络优化形成了十四五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

十四五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由22427个点位组成,覆盖31个省(市、区)、2760余个县级行政区。其中,背景点2364个、基础点20063个。同时,衔接土壤详查结果,完成了风险监控点的设置,纳入地方土壤环境监测网。

二、监测项目

背景点、基础点和风险监控点监测指标如下:

1.土壤理化指标

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

2.无机污染物

主要监测易受人为影响、关注度较高的常规重金属砷、镉、铬、铜、铅、镍、汞和锌等元素。

3.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䓛、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

4.其他项目

风险监控点按照行业污染排放特征,选择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

三、监测频次

5~10年完成一轮背景点和基础点监测工作,1~3年完成一轮风险监控点监测工作。